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一週到底要練幾次才剛好?

運動後,隔天的延遲性肌肉痠痛就像哈密瓜的哈味一樣,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喜歡的人覺得舒服,不喜歡的人唉父叫母。強烈的延遲性肌肉痠痛,往往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例如:練完腿的隔天走路必定會腳開開、練完肚子大笑會讓你哭笑不得...之類的,特別是新手和兩次訓練間隔太久的捧油們,感受一定特別深刻。 營養補充和充足的睡眠能夠帶領身體從運動後的疲勞中逐步恢復,直到體力回到甚至超過上次訓練前的水準,這時候就是進行第二次訓練最好的時間點。一週能夠訓練幾次取決於訓練和訓練之間的間隔,也就是恢復速度的快慢。兩次訓練的時間間隔太短,延遲性肌肉痠痛會導致訓練品質降低;兩次訓練的間隔太長,又會打回原形,完全沒有累積訓練所帶來的好處。那麼,兩次訓練之間到底要休息多久才最好呢?其實,要明確的知道自己每週到底訓練幾次最恰當不太容易,因為兩次訓練之間的時間長短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年齡、訓練水準、健康狀態、生活型態、生活中各種壓力...等。 不過,我們可以把握幾個原則來安排兩次訓練之間的間隔以及每週訓練的次數 1,年輕人恢復得比年長者快 2.新手恢復要比老手還久 3.訓練量大需要恢復的時間就比較長 4.如果一週想練很多次,強度和訓練量就要有高有低 所以,如果你年輕又是新手,那我就會建議一週大約2~3次,中間間隔2~3天會比較好。 如果是較年長的新手,我則會建議每週1~2天,兩次間隔大約3~5天。 兩次訓練的間隔會因為訓練的年資增加而縮短,當然每個人還是會有個別差異,大家還是花點時間嘗試看看一週幾天的訓練自己練起來最剛好噢。

好不容易開始運動,就別停下來了。

在健身這件事想要有收穫,「堅持」是必需也是唯一的方法,說來簡單,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那,面對枯燥乏味、進步緩慢又累個半死的健身運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堅持下去呢? 1.承諾 「訓練是種承諾」這是我非常欽佩的江老師在課堂一直強調的一句話,對自己許下承諾,不管在困難都必須堅持完成。如果你沒辦法確定你可以完成你的承諾,沒關係,你可以放個八萬、十萬的在我這裡,如果你放棄就全數沒收,我想,這樣你的承諾應該很容易就能完成了。 2.目標設定 有目標就不怕沒方法。先給自己分別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有了目標後就是找出最適當的方法來完成每次訓練,最後達成長期目標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記得每個階段定期回顧訓練狀況,如果發現問題就可以在回顧的時候趕快修正。 3.同儕支持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與運動,互相叮嚀、激勵,讓運動和社交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要小心,訓練的地方可能會從健身房換成各大火鍋店,對平滑肌進行高強度訓練。 4.獎賞 買東西不用被剁手手的最好機會!當你堅持完成某個目標,就給自己一點小小的獎勵吧,這個小小的獎勵可以強化你參與運動的決心,也讓你有更多的藉口可以買衣服、鞋子...剩下的自己想,反正,好處這麼多,怎麼能不堅持繼續運動下去呢? 5.影響身邊的人 透過自己堅持運動的習慣,逐漸影響身邊的家人、朋友,讓大家一起參與運動(順便一起買東西還不用剁手手),一方面可以增強同儕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大家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也會互相提醒,減少吃垃圾食物的頻率,一起創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